七一紀念活動的作用與價值
通過七一紀念活動,總結黨的歷史,追憶奮斗歷程,宣傳黨的光輝形象,對于推動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加強黨的建設、促進黨的團結具有重要作用。
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1942年7月1日,朱德在《解放日報》發(fā)表《紀念黨的二十一周年》一文中指出,黨“在中國革命的實踐中創(chuàng)造了指導中國革命的中國化的馬列主義的理論”。1943年7月,王稼祥首先使用“毛澤東思想”的概念,在《中國共產黨與中國民族解放的道路——紀念共產黨廿二周年與抗戰(zhàn)六周年》一文中指出,“毛澤東思想就是中國的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的布爾什維主義,中國的共產主義”。1946年7月1日,《解放日報》發(fā)表社論《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二十五周年》,要求將學習毛澤東思想作為“黨員第一條義務”。這些對于統(tǒng)一全黨思想、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具有重要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這一傳統(tǒng)得到延續(xù)。1951年,中共中央發(fā)布《關于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三十周年辦法的通知》,要求在全國范圍內掀起學習毛澤東思想的熱潮。新時代以來,我們黨充分利用七一紀念活動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繼續(xù)發(fā)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
推進黨的各項建設。七一紀念活動是推動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等的有效途徑,使全黨在回顧歷史過程中銘記初心與使命,不斷增強生命力、戰(zhàn)斗力和凝聚力。1938年7月,晉察冀邊區(qū)的《抗敵報》發(fā)表《踏著中共的先烈們的血跡前進》一文,追憶李大釗、陳延年、張?zhí)、羅亦農、蔡和森等烈士,強調他們是全體革命者的永久楷模。新中國成立后,黨借助七一紀念活動號召全黨學習黨的光輝歷史,增強自身修養(yǎng)。1951年,《人民日報》刊發(fā)《紀念黨的三十周年應當學習黨的歷史》一文,強調:“每一個共產黨員以及一切愿意了解共產主義的人們,都必須認真地學習中國共產黨黨史。”2021年,建黨一百周年之際,中共中央決定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使廣大黨員更加深刻地學習黨的奮斗史,增強為黨奮斗、為國奉獻的使命擔當。
凝聚起各方力量。中國共產黨注重通過七一紀念活動,號召群眾擁護黨的領導,對全黨進行廣泛政治動員,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七一紀念活動將凝聚各方面力量,推動全黨全民族抗日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各根據地在七一前后精心組織群眾性紀念活動,向群眾宣傳黨的政策,使群眾自覺行動起來。1939年,在晉察冀邊區(qū)紀念七一的會場上,出現了參加八路軍的熱潮,群眾高呼“走,當兵去”。1944年6月,中外記者西北參觀團突破國民黨封鎖赴延安采訪。在七一紀念活動中,我們黨積極向中外記者宣傳敵后戰(zhàn)場的輝煌戰(zhàn)果以及中共黨員抗日救國的光輝事跡,使各國人士正確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在抗戰(zhàn)中的地位和作用。解放戰(zhàn)爭期間,我們黨積極利用七一紀念活動開展政治動員,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tǒng)治。1947年,新華社為紀念建黨二十六周年發(fā)表社論,將七一紀念與政治動員結合,極大鼓舞了士氣,振奮了人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家百廢待興,七一紀念活動則成為激發(fā)群眾建設熱情的重要途徑。1951年,建黨三十周年大會動員廣大群眾繼續(xù)艱苦奮斗,努力使中國由農業(yè)國進入到工業(yè)國。從此,七一紀念活動發(fā)起政治動員的主要內容是號召黨員和人民群眾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事業(yè)。